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李一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诗出真情书古意—《李一诗草》读后感

2011-11-18 18:50:1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廖少华
A-A+

  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不少诗书兼长的大家,影响深远者以苏轼、黄庭坚最为人们所熟知,苏胜于趣,黄长于韵,而书法列于宋四家之首。时光流至现代,二者兼长者愈来愈少,不免使人嗟叹!近日读到李一先生新作《李一诗草》,为他如此执著于光大民族文化艺术之精神深深感动,也为作者诗出真情与草书中所蕴藏的古意致贺!在民族艺术日益受到外来艺术观念冲击的今天,我觉得身为中国的艺术家保持这份真情和艺之精湛为重要。

  《李一诗草》是一本诗集又是一部草书作品集。29首绝句与七律十分生动地体现了李一自丁亥年春以来往事今日的人、事、景等方面的真实思绪。在李一的诗中,有对至圣至尊的孔子景仰,有对父母、女儿的眷念;也有对画友和印友的一往情深。适逢曲阜孔子美术馆开馆时,他写道:“欣逢盛世日中天,古柏苍松气脉连。阙里春秋开意匠,先师六艺写新篇”,敬仰古代先贤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作风,于此可见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胸怀之一斑。亲情是中国人另一个永恒的情结,在《李一诗草·生日忆旧》中表示:“何尝寸草报春晖,又见秋风秋雨霏。欲奉高堂何处觅,古槐深碧乱云飞”;致远在他乡求学的女儿,他在诗中写曰:“儿行万里寻常事,处处青山处处家”,勉励子女有志四方学有所成!这种激励也体现在李一与画友与印友的交往上。譬如:“学林墨海任君游,几度春风几度秋。欲解宾虹真妙处,引书入画上层楼”。这首诗不仅是鼓励,同时也是他多年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心得。这些年来学黄宾虹者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可喜之事,但不少人仅仅是赶潮流而已。李一先生曾经撰文批评艺术界有些人盲目“跟风”,切中时弊很有洞察之力,引发我们同感。

  《李一诗草》对事物和景物也有同样精彩佳构。从西湖、苏州、黄山、泰山,到大西洋农家作客,到与菲律宾华侨联谊都在诗中一一道来;而世事的变迁也会出现似雅典神像那样“无语群悲歌,默默海天寒”的画面,李一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珍爱世界文明的责任,作为艺术家更加责无旁贷。

  《李一诗草》是以草书形式创作而成的,细细品读欣赏之下,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关注与借鉴。其一,书写之形式古朴,全以古鲁桑皮纸随笔而就,与当下那些大讲所谓排场、格调和昂贵材质者而大相径庭。艺术要重形式,但更须重内质,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从艺者所忽视,李一反其道而行之实为智者之举。其二,草书脱胎于隶书,他的作品源于正脉保持了隶书遗意,又有自己不同的面目。其三,草书重体势,李一草书体势灵动,变化适度,点画皆具情性,使转又能显现形质,不似有些草书家故作龙飞凤舞,但体弱势缺或过于张扬所谓形式美,造成无美无势的“天书”,存心让人无法辨读。其四,用笔上兼及了大草的率意,藏锋转折、疾速行止、纵横得势,笔笔生发,可以看到他在尚法的基础上揉进了尚意的追求,法与意相随,进入自由艺术化的塑造境地。其五,古人所言草书用墨须用淡墨,而篆、隶、楷书则用墨宜浓,李一这本草书集古鲁桑皮纸的固有色泽偏深且带黄色,反用浓墨,不为古人规矩所囿确有必要,出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,与古人和今人略有不同也是求新之绩。诚然,他并非一味皆浓写到底,有的诗篇仍然燥润相合、虚实相间,厚重中有灵气缥绕。《运河》与《曲阜列展涂鸦》和《赠画友》等多幅作品,都充分表明李一对上述诸多问题的思考及显明的成绩。我相信并预祝李一先生的诗草合璧将取得更大的成就。(原载《翰墨藏真》2007年第2期)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廖少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李一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