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来文人以笔墨作供养,怡养性情为尚。故每每其作品神清而气朗,意真而性明。李一博士毕业未久,即执《美术观察》副主编之职。个人学术研究之外,又身为硕士导师。而费习神最力者,则是杂志的编辑工作。这占去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。美术专业出来的他,也早封其画笔,书法也就成了他休歇精神的唯一选择。“曾写废纸三千卷,不过业馀一书家。借此养性与联谊,茶后走笔复友札。”(自作学书诗)虽为自谦,倘徉其间得其所哉的自适心情不难体现。但是,李一的挥毫染翰,都是在忙过了整个白日,夜半更深时才能实现的。也只有这时,他才有自己的时间,才能找到纯粹的自我。
李一习字已三十余年,人生道路虽也有坎坷颠沛,但喜好书法的兴趣,相伴终始。无论走南闯北,从未停歇。初期以颜真卿、柳公权为临本,后以涉及近当代的康有为、沈尹默等。大概是性情不相接近,终未形成面目。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有缘得识山东名家蒋维崧先生,起点雅正,从北魏《张黑女》、隋《龙藏寺》入手筑基。《张黑女》体兼隶法,正中有奇,方圆并用,起落跌宕,有峻利秀逸之姿。《龙藏寺》用笔劲健沉着,结字疏朗冲和,风采端凝安静。李一对此都有深切的领悟与把握。几年的深研细究,种种妙处、意趣,神采,他都能得其三昧,并因此打下了扎实工稳的楷书底子,以至十余年的简札、文稿和部分楷书创作,都能显示出这一段所下的功夫。八十年代后期,随着阅历的增进,学养的增加,对自然、人生的感悟,李一对章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心仪手摹,渐渐形成个人风貌,遂也成为立足之本。章草体势讲究字字区别,字内虽也有连笔,然而上下字与字间却不相贯。李一对此进行了部分变化,在融进部分楷、行、篆笔法的基础上,于运笔中杂以行书、今草的笔势,提按顿挫沉厚中见飞动。但使转波磔仍是章草神采。其结字多取扁势,参差迎让中夸张某一主笔,常常寓巧于拙,不拘字之形态,或紧密或疏朗,应如随遇,浑然一体,理趣兼顾,每成佳构。整体气息则爽朗磊落、清健洒脱,逸气、古气跃然纸上。
清张庚说:“气韵有发于墨者,有发于笔者、有发于意者,有发于无意者。”气韵是一个完整概念,它包含深邃的意境,浓郁的诗情和灵动的神采。在创作中,常是作者极尽其所淀积的感知,理解,想象升华为一种特殊的激情,“心不知有手,手不知有笔”,内心意念与驾驭技巧的高度统一,凝聚在作品中,一气呵成,浑融统一,方可气韵生动。印证于《楮墨编》中的《文明其精神》联、《寄南洋朱飞跃》、《龙年明节前作》、《明月隐高树》联、《汕头即景》、《岳阳楼记》、《天地有大美》等作品,信手挥运、大小疏密率意为之;结体张驰随情生发,出锋布势豪放刚健;笔法中侧并用、质朴浑涵、生涩中有奔放,不薄不浮,意致遒美;顺势而生的行气,虽盘结扭动却顾目有致、流动呼应。尤其是《文明其精神》、《天地有大美》,在书家生命灵性贯穿下,显示了怀抱舒散、清健弘达的意境。此外《楮墨编》中有部分作品显现着另种情韵,纯真烂漫,洗尽铅华,表素朴形,却内蕴萧散简远之境。如几件长篇《客居恭王府十年有感》、《母亲去世十五周年有感》、《石涛画语录·尊受章》、《论语句》、《论语摘句》屏条等,不因字多而有丝毫因恩维而停止的痕迹,潇潇洒洒,流畅自然。再如《明月清风》、《神思静观》横披,《能通古今之变》、《心中物象》联等几件作品,更见质朴简净,清逸典雅。给人以清气盎然疏朗晴明的感觉。
古人论书,多将书品人品并提,盖书品实为人品的物化形式。这显然不可一概而论,但人品高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书品,则定非虚言。李一博士操行修养足可称道,追求“立身挺脊梁“的人生品格,处事待人缜密宽厚,严谨自律,尊师重友,尤难能者,事亲至孝是一位师友尽知的孝子,这完善了其人品,也助成了其书品的人文内涵。李一书艺成就是他做学问编杂志之补充,远非其成就的主流。当然其书法不能说已臻完美,但以其学养胸襟及学术成果,又绝非单纯意义上的书家所能比拟的,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。(原载《传记文学》杂志2001年第7期)
东野长河 山东省曲阜市职业中专讲师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